企業(yè)如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從過去的西北軸承、大武口洗煤廠、銀川橡膠廠,到如今的寶塔石化、啟元藥業(yè)、寧夏紅......這期間,很多老工業(yè)倒下,也有很多新品牌起來。
作為寧夏老牌企業(yè),吳忠儀表廠對于很多人來說,的了太多的記憶。這家始于19世紀的企業(yè),如今已有61年的歷史,半個多世紀,幾經滄桑,吳忠儀表廠有上市時的輝煌,也有被并購的辛酸,更有從國內走向國外的殊榮。但是,繁華退卻,究竟還剩什么......
1959年的吳忠百廢待興,人們還習慣性地把吳忠稱為吳忠堡。說是市,其實也就是一個小鎮(zhèn)子,好點的房子也只有當年地主們遺留下的深宅大院,俗稱“寨子”,但也是破爛不堪了。1959年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機械局決定由銀川市機電儀表廠和吳忠五金廠儀表車間合并組建吳忠儀表廠,而吳忠儀表廠的廠址就設在秦渠邊上的大寨子院內。就在破爛不堪的寨子內,吳忠儀表廠開啟了它的傳奇的上市之路。
建廠時吳忠儀表廠主要生產汽車、拖拉機儀表和農機配件,1964年劃歸機械工業(yè)部并投資擴建。1965年在國家“三線”建設時期,從全國儀表行業(yè)選調技術、管理人員和工人,防爆電器全國各大院校也陸續(xù)分配大中專畢業(yè)吳忠儀表廠參加建設,而來自崇明廠的技術人員帶著調節(jié)閥,來到吳忠儀表廠。從此,吳忠儀表廠走上了生產調節(jié)閥的道路。
1959年,吳忠儀表廠建立,為了提升工作效率,經技術人員四個月的艱苦鉆研,終于將磨電流表軸針的功效由日產100只提高到日產600只,達到當時的水平;
1960年,時任一機部電工局的丁鵬副局長來吳忠儀表廠視察,確定生產開關板電工儀表,吳忠儀表廠歸一機部電工局管轄;1961年,也就是建廠后的一年,吳忠儀表將盈利的28萬元進行了擴大再生產,建設了一個年產30萬臺的電工儀表車間;
1968年,吳忠儀表自行設計生產的G1750公斤超高壓調節(jié)閥,這一技術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1971年,一機部投資129萬元建成鑄鋼車間投產,結束了吳忠儀表廠鑄鋼件依靠外協的歷史;
1977年,吳忠儀表廠生產的直通單雙座調節(jié)閥和低溫閥用于毛主席紀念堂,受到毛主席紀念堂工程現場指揮部的嘉獎;
1980年,吳忠儀表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集中力量自主研發(fā),CV3000系列調節(jié)閥的終面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1988年,以國家副主席王震為團長的慶祝自治區(qū)成立三十周年中央代表團來廠視察;
1991年,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等人來廠視察,稱贊吳忠廠是“寧夏的一顆明珠”;
1993年,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正式批準吳忠儀表廠為“自營進出口”企業(yè);
1997年,團中央書記李克強一行來廠視察,8月18日,吳忠儀表廠整體改制,成立寧夏天意儀表集團有限(國有獨資);
1998年,吳忠儀表廠更名為吳忠儀表集團有限,4月7日,由吳忠儀表集團有限作為主要發(fā)起人,聯合廣州隆怡投資發(fā)展有限、機械工業(yè)部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等其他兩家發(fā)起人,以募集方式成立吳忠儀表股份有限,9月15日,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0862),簡稱“吳忠儀表”;
2000年,經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復,吳忠儀表集團有限兼并寧夏長城機床廠;
2006年,吳忠儀表股份有限與寧夏發(fā)電集團有限責任合資成立寧夏銀儀風力發(fā)電有限責任;
2007年,吳忠儀表股份有限與寧夏發(fā)電集團合資成立寧夏銀星能源多晶硅有限責任。吳忠儀表與寧夏發(fā)電集團所屬的寧夏銀星能源戰(zhàn)略合作,于當年的5月10日整體更名為“寧夏銀星能源股份有限”,簡稱“銀星能源”。股票簡稱”銀新能源“,股票代碼仍為(000862)”;
2009年之后,為加快自動化儀表產業(yè)的發(fā)展,銀星能源引入香港上市中國自動化集團和科文投資(中國)有限,由三方共同出資合作組建了吳忠儀表有限責任;
1998年,吳忠儀表上市,被稱作國內A股市場上的一枝獨秀,眾多股評人士譽其為“儀表大王”、“生物科技望春(花)第二”等等,是一只極具號召力的股票。然而不幸的是,短短的7年的時間,從1998年到2004年,這家本來朝氣蓬勃的上市卻因各種問題滑到巨虧的深淵。從上市之初和2000年,吳忠儀表進行了首發(fā)和配股融資,兩次融資實際募集到的資金為5.53億元,至2004年,預計虧損約3億多元。
上市之初,吳忠儀表廠募集股款2.9億元,其中,投資1.8億元將用于精密自動控制閥門項目,該項目與美國血液技術合資開發(fā)該項目。項目達產后,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36,000萬元,稅后利潤9,768萬元,可新增稅后利潤7,326萬元。在后期,該項目早已完工,但是在的的財務報表中卻很難看到該項目給帶來的收益。
事實上,吳忠儀表廠任高管們在上市當年就盯上了從股市上募集來的資金,6年的時間里,1.8億的資金以估入庫存貨、預付賬款、在建工程-預付設款、長期投資這5種不同的形式巧立名目,瞞天過海的手法從賬上非法轉移資金,而流出的資金竟然委托給高管們?yōu)榉ㄈ舜淼倪M行理財,在1.8億元委托理財資金中,無法回收部分預計高達1.75億元,2004年12月,防爆電器吳忠儀表廠的三位高管也因涉嫌貪污被捕入獄。
吳忠儀表廠被媒體爆出高管被捕丑聞后,把巨虧的原因歸咎于委托理財失誤,實際上,管理層的“亂投資”也難辭其咎。吳忠儀表非常熱衷于高科技投資,從主營業(yè)務的描述上可以看出,成都吳儀科技發(fā)展有限、珠海銀創(chuàng)發(fā)展有限、潤世生物工程有限、珠海亞利生物工程有限、華鼎血液技術有限、珠海高新區(qū)公牛復合材料開發(fā)有限等就是所謂的高科技,但在歷年財務報表中卻見不到相關的投資收益。
由于諸多不當行為,吳忠儀表2003、2004年連續(xù)兩年被監(jiān)管部門發(fā)出整改通知。
2004年5月19日的《整改通知》指出,截止2003年底,長期股權投資14項,賬面價值為19177萬元,且涉及行業(yè)較多,項目與主業(yè)及項目與項目之間產業(yè)關聯度差,地域分布范圍較廣,投資效益低下。
2003年8月26日的《整改通知》指出,該對控股、參股的子控制較弱,投資風險較大。截至2003年6月30日,長期股權投資凈額為31701.7萬元,控股、參股19個,絕大部分沒有收益,其中部分虧損,個別甚至已經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
兩份整改通知書涉及的長期股權投資,截止期限只相差半年,但31701.7萬元的長期股權投資凈額竟變成了19177萬元的賬面價值,而有1億多元不翼而飛了,但吳忠儀表似乎對此置若罔聞。
對外擔保獲取資金是上市在融資的普遍采取的辦法,但這種辦法同樣也是風險巨大。2005年3月16日,公告稱,對外擔保余額中尚有25743萬元未在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中披露。據調查,在這近2.57億元的未披露對外擔保中,為控股子提供擔保余額為4643萬元;為控股子外的其他非關聯方提供擔保余額為2.11億元。承擔連帶擔保責任預計造成的損失約3721萬元,其中:為深圳市匯銀峰投資有限0萬元貸款擔保已到期,因該無力償付該筆款項,需承擔連帶責任預計損失180萬元;為新寶榮實業(yè)發(fā)展(深圳)有限3000萬元貸款擔保中因該實際控制人已被逮捕,吳忠儀表不得不拿出3000萬元的真金白銀去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為珠海亞利生物工程有限的擔保已到期,該無力償還,代其償還本金及利息541萬元。
吳忠儀表這種對擔保顯得過分的執(zhí)著,讓人難以理解。而且,吳忠儀表所處的寧夏吳忠市與新寶榮實業(yè)發(fā)展有限所在的深圳,更是存在千里之遙,吳忠儀表的一位中層干部反問:“如果沒有這種個人利益的驅動,你能想象得出他們需要進行如此前赴后繼式擔保的理由嗎?”
與此同時,控股股東吳忠儀表集團及其子占用上市的資金與日俱增。2001年時,吳忠儀表集團及其子累計占用上市的資金1311.6萬元,到2002年已經上升至5018萬元,增長282.59%。而截至2003年,該項資金占用已達到9478萬元,再次增長88.9%。到了2004年的年報中,這個數字已高達11700萬元,比2001年上漲了792%。
這兩項難以回收的款項讓吳忠儀表在泥潭中越陷越深,上市7年,虧損、對外擔保以及占用資金累計10多億,如此巨額資金,讓本是風口浪尖的吳忠儀表更是舉步維艱。
2012年9月19日,中國自動化宣布,與寧夏銀星能源股份有限達成收購協議,以總現金約6600萬元人民幣收購吳忠儀表有限責任余下的20%股權。原持有其25%的股權,于2011年5月及2012年5月分別增持至50%及80%。收購完成后,吳忠儀表將成為中國自動化的全資附屬,不再是上市,與銀星能源再無瓜葛。
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在煤化工、核電領域都有自己先進的產品。2016年,工信部公布了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這批名單一共涉及63個企業(yè)的63個試點示范項目,寧夏只有吳忠儀表有限責任一家企業(yè)入選。(項目名稱:智能控制閥數字化工廠試點示范)
吳忠儀表有限責任現有產品有76個系列、38種附件、7000多個品種規(guī)格,品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其中,23項“重點新產品”,有6項發(fā)明專利和33項實用新型專利。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電站、空分、油氣管線、生物醫(yī)藥等高溫、低溫、高壓、高壓差、耐腐蝕、耐沖刷嚴酷的工況場合,為我國1000萬噸/年煉油、80萬噸/年乙烯、1000萬噸/年煉鋼、60萬KW火電、100萬KW核電、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以及西氣東輸等重大裝發(fā)揮民族工業(yè)的重要作用。重點項目控制閥完全可以替代進口,實現國產化,確保長周期運行。
隨著全球經濟普遍通縮,2015年中國控制閥市場較2014年有較大減幅,相較于2014年增長10.5%,2015年度中國裝制造業(yè)僅增長4%,增速明顯下滑。在這樣的情況下,吳忠儀表仍然超越去年的銷售額,在2015年達到15.14億,成為“2015年度中國控制閥市場TOP50”中的第2名!總榜中,中國企業(yè)33家,國外企業(yè)17家。
近年來,吳忠儀表在國內同行業(yè)早步入現代工業(yè)4.0,在智能科技引領下,接連拿下產品結構設計、表面硬化新材料技術、現代加工鑄造等十幾項國際尖端技術,100多萬個零部件通過146類質量控制文件實現了5000多個控制點的趕超(德、日技術)。
走過半個世紀的吳忠儀表廠所經歷的風雨洗禮和痛定思痛的改革,值得后來的企業(yè)家們深思和警醒,那些在風雨飄搖中途遙日暮的企業(yè),后還破繭成蝶重獲新生,無不是一代一代人的堅守與努力 。企業(yè)如船,如何在茫茫的大海中穩(wěn)健而行,防爆電器關鍵在于掌舵人的手里。
·“綠色環(huán)保,你我同行”——中國船舶大連船閥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走進中山公園
如果您有泵閥行業(yè)、企業(yè)相關新聞稿件發(fā)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泵閥網”的所有資訊,版權均屬中國泵閥網所有,轉載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泵閥網,。違者必追。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以上信息由鎮(zhèn)江銘鼎電儀設備有限公司整理編輯,了解更多卡套接頭信息請訪問http://szts2005.com.cn
|